close

健康醫療網/記者陳佳慧報導
36歲的王姓女公務員平時個性溫和,擁有人人稱羨的事業與家庭,兩年前開始,因工作壓力大、做事方式常被上司挑剔,漸漸出現情緒低落、對平常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,起初她以為自己罹患憂鬱症。半年後,她開始出現躁症症狀,除了情緒易躁動、注意力不集中以外,甚至還會主動跟同事吵架、衝動貸款投資等,與平常溫和的模樣有天壤之別。

20181218

後來王小姐在家人的勸導與陪同下到精神科就診,確診為雙極性情感疾患(俗稱躁鬱症),起初先以口服藥物治療,但因害怕每天服藥被同事發現,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,且自認病情已穩定,索性擅自停藥。不料,停藥後躁症又復發,與醫師討論後改為注射長效針劑,因不須擔心被同事發現,病情也逐漸得到控制,王小姐才對於藥物治療恢復信心。

卡到陰中邪? 小心是躁鬱症找上門

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王俸鋼主任表示,躁鬱症是一個以情緒為主軸的精神疾病,分為「躁期」與「鬱期」。躁期又分為「狂躁」或「輕躁」,發作時患者會異常的充滿活力,且主觀意識強,易跟別人起衝突。個性會變得狂躁、自我膨脹、話多,有很多事情想做,甚至為此不眠不休;鬱期與躁期則有極大反差,發作時心情變得低落、沮喪,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,變得悲觀、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。

王主任表示,根據健保署統計,國內診斷為躁鬱症的盛行率約為0.5%,好發於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,男女發生率相同,但應有許多潛在患者尚未被確診與治療,。大多數患者及家屬病識感低,在患者躁期發作時,經常誤以為是卡到陰、中邪,因而延誤就診,錯過治療黃金期。

每月一針! 「抗躁鬱症長效針劑」減緩副作用

躁鬱症的治療方法以藥物為主、心理治療為輔。王主任說明,當患者在急性期時,主要會投予情緒穩定劑,包含鋰鹽、抗癲癇藥物、抗憂鬱藥物等,或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。現有治療躁鬱症的藥物,易產生影響生活品質的副作用,降低患者服藥意願。加上多數躁鬱症患者主觀意識強,更容易擅自停藥。

今年6月衛福部已核准,目前每月一針的「抗躁鬱症長效針劑」。此針劑藥物是將既有口服藥的成份製成水性懸浮液,施打於深層肌肉後,會在組織液中緩緩釋放,能讓藥物於血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。因此每月僅需注射一次,對於不便每日服藥的患者,可增加用藥便利性,同時減緩過去藥物會有的口渴、疲倦、肌肉僵硬、體重增加及動作遲緩的副作用,提供治療新選擇,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。

千萬別忽視躁鬱症 有症狀應及早診治

王主任最後叮嚀,如「躁」跟「鬱」症狀反覆出現,恐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。所以,一旦出現疑似躁鬱症的症狀,建議及早就診治療。現今醫療發展進步,可提供多種治療方式供患者選擇,一起幫患者對抗躁鬱症,重拾生活品質。
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 healthnews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健康醫療網 的頭像
    健康醫療網

    健康醫療網

    健康醫療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